>
基层处理
平整清洁:基层表面应平整,无明显凹凸不平、裂缝、孔洞等缺陷。施工前需彻底清除基层上的灰尘、油污、疏松物等杂质,确保基层干净,以保证耐酸胶泥与基层能良好粘结。
干燥度检测:基层要保持干燥,含水率一般应控制在 6% - 8% 以下。可用专业的含水率测试仪进行检测,若含水率过高,会导致耐酸胶泥固化不良,影响粘结强度。
材料准备
耐酸砖检查:对耐酸砖进行逐块检查,确保砖的尺寸规格符合要求,无缺棱掉角、裂缝、变形等质量问题。同时,要根据施工面积和损耗情况,准备足够数量的砖,一般建议预留 5% - 10% 的备用量。
耐酸胶泥配制:严格按照耐酸胶泥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,注意胶泥与固化剂等添加剂的比例准确。配制时应使用机械搅拌,确保胶泥混合均匀,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性。配制好的胶泥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,避免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固化失效。
铺贴过程
预排砖:在正式铺贴前,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尺寸和耐酸砖的规格进行预排砖,确定铺贴方案,尽量使砖缝均匀、美观,避免出现非整砖过多或砖缝过宽过窄等问题。
涂抹胶泥:用专用的工具将耐酸胶泥均匀地涂抹在基层和耐酸砖的背面。胶泥的涂抹厚度应根据砖的规格和基层的平整度适当调整,一般控制在 3 - 5 毫米左右。涂抹时要注意胶泥的饱满度,确保砖与基层之间充分粘结。
铺贴砖:将涂抹好胶泥的耐酸砖按照预排方案准确地铺贴在基层上,用橡胶锤或木锤轻轻敲击,使砖与基层紧密结合,同时调整砖的位置,保证砖缝均匀一致。相邻两块砖之间的平整度误差应控制在 ±0.5 毫米以内。
留缝处理:耐酸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,一般为 3 - 5 毫米。留缝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耐酸砖的伸缩和整体美观度。在铺贴过程中,可使用专用的分格条或塑料十字架等工具来控制砖缝宽度。
勾缝处理
清理缝隙:在耐酸胶泥固化后,用专用的工具清理砖缝内的杂物和多余的胶泥,使缝隙干净、整齐。
勾缝材料选择:根据耐酸砖的使用环境和要求,选择合适的勾缝材料,如耐酸水泥、硅质胶泥等。勾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和粘结性能,与耐酸砖和基层有较好的相容性。
勾缝操作:将勾缝材料填入砖缝中,用勾缝工具将其压实、压平,使勾缝材料与砖缝表面齐平。勾缝应连续、饱满,不得有遗漏或缝隙不密实的情况。勾缝完成后,及时清理砖面上的勾缝材料残留,保持砖面清洁。
【重要提醒】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,被转发超过20次,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!